美國教授:大學新生脫穎而出六大要素
報道,擁有30年教育經驗,曾兩度榮獲美國“西蒙數學教育卓越貢獻獎”的威廉與瑪麗學院教授唐娜‧瓊森日前指出,進入大學之后,學生最終將會脫穎而出,還是黯然失敗,有六大關鍵因素。
中國僑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《世界日報》報道,擁有30年教育經驗,曾兩度榮獲美國“西蒙數學教育卓越貢獻獎”(Simon Prize for Excellence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)的威廉與瑪麗學院(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)教授唐娜‧瓊森(Dana T. Johnson)日前指出,進入大學之后,學生最終將會脫穎而出,還是黯然失敗,有六大關鍵因素:
一、每堂課都不缺席
有時候學生缺課之后,發現不會有師長來叮嚀,就以為不上課也沒關系,于是養成逃課習慣。事實上,從教授的角度來看,大學教師已經把學生視為成年人,認為學生有能力自己做決定是否上課。瓊森分析,學生若以為逃課沒關系,便是大錯特錯,“如果要綻放光芒,每堂課都一定要上,而且要準時,要做好充分準備,而且上課時要專心。如果常常逃課,要追趕的進度將變得很多,困難度自然比乖乖上課來得高!
二、專心上課關手機
瓊森指出,課堂上造成學生分心的頭號罪魁禍首就是手機。之前公布的多項研究調查均顯示,上課時如果因為科技產品而分散專注力,學生學業表現將因此變差。
她表示,對于一邊上課一邊使用手機,學生自以為是在多重任務處理(multitasking),但實際上他們卻是在破壞自己的學業成績。對于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,教授的感受是覺得受到打擾,也覺得學生粗魯無禮。手機造成學習不專心的影響非常嚴重,研究顯示,就算學生上課沒使用手機,但座位上可以看到別的同學正在使用手機,考試成績也會因此變差。
三、課堂外努力加倍
瓊森建議,對于每一小時的上課時間,大學生應該在課堂之外相對花上兩小時至三小時的時間預習、復習以及完成作業。換算起來,如果是修了15個學分的大學生,那么每周平均要有30小時至45小時之間,是用在課堂之外的自我學習。也就是說,如果大學時期投注太多時間在打工賺錢,或者把時間浪費到吃喝玩樂的娛樂休閑,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學業表現落后他人。
瓊森指出,對于課堂之外的時間如何安排,很多學生毫無頭緒,尤其面對需要長時間完成的重要作業,經常更是無法掌握時程。她表示,很多學生常常會有“明天并沒有東西要繳交”的念頭,這種想法會讓心態因此怠惰松懈,應該完成的進度卻拖拖拉拉,下場通常是成績不佳。
如果想要掌握時間安排,她表示,面對長時間完成的重要報告或方案,可以在行事歷上標注自己訂下的期限,并且為自己所修的每堂課排出自修時段。
四、善用時間向老師請益
瓊森表示,大學生必須與教授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,善用老師的辦公室時間是重要關鍵。教授排出特定的辦公室時間,就是專門為了協助學生,如果在辦公室時間之外的時間才跑去找老師,則有欠考慮,畢竟老師也需要有時間做研究、寫作或處理公務等。
她進一步指出,大學生應該在每個學期都去每位教授的辦公室時間拜訪過,如此一來才能讓老師認得。至于應該與老師談些什么,她則建議,可以針對作業方向與教授進一步確認,或者與教授討論某項研究應該訂定什么主題,如果有屬于枝節方面的小問題,最好在研究初期就提出,不要等到小問題演變成大危機才向老師求救。她舉例說,千萬不要在期末成績公告之后,第一個跑去教授辦公室要求說:“我需要讓成績變得好看一些,否則獎學金就會不保!
與教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,影響范圍是遠遠超過大學校園之外的。瓊森分析,未來進入職場需要有人寫推薦函時,或者對于進修、求職需要有人指點迷津時,與學生熟悉的教授都是可以伸出援手的對象。
瓊森指出:“曾經有學生跟我說,她壓根沒想過出了大學之后,還會需要用到推薦信,她以為推薦信的用途只限于用來申請大學而已!
五、與其他學生交流
瓊森表示,萬一因故無法上課,寫電子郵件詢問老師缺席的上課內容是不禮貌的,此時就應該找同學幫忙。她表示,與同學一起結伴學習,有助于讓進度安排更有制度,也可以提升考試成績。她說:“人際脈絡就是現實社會的運行之道,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經營,是十分重要的!
六、揚棄高中安全網
高中時期,學生會經常收到各種提醒,例如考試成績不理想,會收到重考通知等等。進入大學之后,就連學生父母對于孩子的幫忙也變得有限,因于隱私法律規范,學生年滿18歲之后,父母親就無法收到學生成績了。就算大學生的學費是爸媽付的,但進入大學之后,學生就不再受到父母掌控,爸媽也不能代表孩子出面向教授抱怨分數不佳等。
雖然再也沒有爸媽或高中所提供的安全網,但瓊森表示,大學校園有著各種資源可以讓學生受益,包括寫作中心、家教服務、圖書館服務以及咨詢中心等,重點在于大學生必須知道采取主動,才能使用到這些資源。

特別聲明: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質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者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。